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龍紋玉雕工藝源遠流長

龍和玉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對龍和玉都十分崇尚和喜愛,俗話說的好:「玉雕龍,錦繡鳳,好兆頭,喜心中」。所以古人用玉雕龍形飾品的風尚已是由來已久。

    這對龍形玉雕刀法簡煉、自然且大度,給人一種粗獷美之感,令人喜愛有加,不乏收藏價值。該玉雕系採用鏤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技法雕琢而成,正反兩面則運用了浮雕技法。每件各長8厘米,高4.2厘米,玉質較堅硬,呈棕紅色,有一種赤玉之感。龍頭方正而大,通體龍鱗和發毛僅用寥寥幾筆刀法,便把它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龍的尾部呈秋葉形裝飾,更是具有鮮明的清代龍形玉雕工藝的特徵。

    龍是中國古代先民創造出來的一種神異動物,確切地說,它是人們想像中的產物,實際上並沒有龍。正因為如此,龍的形象便逐漸在人們的偶像中多種多樣地出現了,而且對龍的描述也日趨完善,最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模樣,什麼雄龍頭上有角,雌龍頭上無角,以致傳說甚多。在古籍中也不乏記載,《山海經》:「……夏後啟於此舞,《九伐》乘兩龍。」《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須迎皇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在封建時代,龍還作為皇帝的象徵,如龍顏、鳳子龍孫。與此同時,人們還給龍賦予上蒼、吉祥的寓意,崇尚其神靈,後來又延伸龍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故把中華民族喻為龍的傳人。因此說,龍的這一中華民族之魂,始終呈現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創造、憧憬與驕傲。

    玉龍的雕刻歷史是源遠流長的,據考證,最早是在1971年內蒙古翁牛新族三星他拉遺址出土的玉龍,迄今約有5000多年。該玉龍呈綠色,通高21厘米,形狀呈「C」字形,造型別緻,為玉器中的珍器。商周時期也出現大量玉龍,春秋戰國時期,玉龍更是種類繁多,其主要特徵是頭如獸形,身如蛇形,身上沒有鱗甲;漢代逐漸成形,野獸頭、蛇身,頭有雙角,嘴奇大,拖一長尾巴;隋唐時期,玉龍的嘴角更長,爪子顯得臃腫,尾部似蛇,無紋飾,又叫禿尾,腿部有兩根陰刻線,顯示突出的筋骨;宋代玉龍爪子特長,形態威武,下額上堯,多側面表現,正面表現較少,眼角與嘴角相並,有時甚至嘴角超過眼角;元代玉龍的爪子有三爪、四爪、五爪不等,但以三爪為多,發毛呈飄拂狀,富有生氣。同時,腿部有「露筋露骨」的紋飾;明代玉龍的發毛上衝,腿毛較短,另外,龍鬚外卷,也有向裡卷的,呈彎曲狀,有風車狀的爪子;清代玉龍雕飾特徵,頭形較明代短而見方,頭部發毛雜亂無規律,有鋸齒形腮,腿毛較短,製作較呆滯,不見飄拂狀,尾部多呈秋葉形的裝飾。

    總而言之,上面所講的這些特徵,一方面反映了我國龍紋玉雕發展的源流歷程,另一方面可為如何去鑒定各個時代的龍紋玉雕提供寶貴資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