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論中國玉器收藏中的五德

蕪湖古稱鳩茲,是安徽省民間收藏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歷史上,這裡的文人雅士玩古成風,字畫、瓷器、錢幣和古代傢俱等都曾出過收藏大家,玉器也深受人們喜愛,至今民間仍有掛玉避邪的習俗。我們朱家在蕪湖是個大家族,在這裡已經傳承了五代;我的父親是個舊文人,生活窘迫卻愛古玩玉。我小時候的玩具都是些玉人、玉串子,也自得其樂。成年後我到國外工作,先後遊歷了塞納河、比薩斜塔、瑞士雪山、古羅馬教堂,深深地感受到了世界歷史文明的震撼,但是,心底裡蘊含的對中國古玉的那股濃濃的眷念,總是讓我揮之不去。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從西班牙回國創業,終於有機會開始了中國玉器的收藏。

    常言道,玉有五德:潤澤為仁,鍶理知中,舒揚睿智,不折有勇,銳廉自潔。作為愛玉、藏玉之人,要以「五德」為立身之本,方能弘揚傳統,彰顯文化。漫漫收藏之路,其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體會頗深。

    蕪湖的古玩圈裡把假貨、贗品稱作「炸彈」,在藏玉的路上,第一次上手我就中了「炸彈」的埋伏,可謂出師不利。那是1998年的一天,朋友給我帶來了兩位看似憨厚的阜陽農民,他們拿著十幾塊高古玉向我訴說著這些「寶貝」的來歷,曲折的情節和老實木訥的神態使我相信了他們講的故事,花了三萬多元買下了這些「紅山文化」。兩位農民歡天喜地地走了。我把這些「古玉」送到南京博物館去鑒定,專家告訴我這些「紅山文化」的東西全是贗品,一分不值。

    一上手就中了「埋伏」,使我頗感沮喪,不想藏下去的心都有了。一位圈裡的老前輩知道了,特意找到我說:搞收藏交學費自古有之,關鍵是要長記性,要認真學習,長真本事,不要重複交學費。他還告訴我,藏玉要有玉德,千萬不要有投機心理。總想著撿大漏,肯定要吃虧的。老前輩情真意切的話語打動了我,於是,我不但購買、閱讀了大量有關玉器收藏的書籍,還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西安找專家請教,並主動結交了一批古玉收藏愛好者,向他們學習、取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交流之後,我發現市場上我國清康熙年前生產和流傳的玉器資料很少,博物館的藏品中也少有康熙年款,市面上流通的玉器大多是康、雍、乾三代的器物。尤其是乾隆年間,國強民安,玉料充足,還有至高無上的乾隆皇帝對玉器的喜愛,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該時期的玉器製作堪稱我國玉器史的巔峰。我決定給自己的收藏設定一個年代和質量的起點:以收藏「清三代」的玉器為主,以收藏其他年代的玉器為輔。

    2000年前後是我回國創業的起步階段,雖然事務纏身,但我從未丟棄自己的愛好。2001年初,一位朋友透露,河南安陽有一藏家的一件清代玉觚準備出讓。聞聽此言讓我心動不已,我果斷地將第二天與供應商的簽約之事交給助手,立即動身趕往安陽。在朋友家裡,我見到了這件玉觚,令我眼前為之一亮:這是一件乾隆年間仿青銅器的陳設器物,它的器形、尺寸和獸面紋飾都仿照古代青銅禮器製作,並有清代的獨特風格,是一件難得的珍品。該玉觚是用和田黃玉製作,略有透明感,色澤深淺過渡柔和,玉質細膩、潤澤,無任何瑕疵;它的雕工精細,造型生動,獸面紋飾有明顯的稜角,表面呈現出羊脂樣的光澤,應該是一件從清代皇宮中流失民間的陳設品。我誠懇地將自己的見解悉數告訴友人,使其深受感動。他說自己做了這麼多年的古玩生意,像這樣講真話的藏家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件玉觚最後在我們相互謙讓中成交。後來,京城一位大玩家途經蕪湖到我家中小坐,我拿出玉觚請他品玩,他捧著這件玉觚讚不絕口,感慨地說:「你真有福氣呀!這麼好的東西到了你手裡是緣分,要留好。這樣的東西現在市面上已很難見到了。」

    2003年,一次我在上海出差,恰逢一場玉器拍賣會即將舉行。處理完生意上的事情後,我匆忙趕往預展現場。這是一場完全從民間徵集的玉器拍賣會,拍品的質量參差不齊,普遍較差,但其中有兩件玉器在眾多拍品中閃爍著神秘的光彩:一件是黃玉螭龍紋雞心佩。該佩件的螭龍眉目、齒爪、軀幹和所襯雲紋、飄帶等細部雕琢極為精緻、生動,是汲取了漢魏時期的風格,以典型的清代工藝琢成,應屬一件宮庭中的玉玩。另一件是獨佔鰲頭玉墜。以一童子騎在鰲背上,呈躍躍欲試狀。這件玉墜以優質的和田玉料雕琢而成,從題材上看,雖然不是宮庭玉玩,但從工藝和玉質上看,也應是一件清代中期的藝術珍品。由於無法上手,在展櫥前我徘徊、端詳了半個多小時。我知道機不可失,好東西一旦擦身而過,可能就此終生無緣。

    我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上了拍賣會,當拍到這兩件拍品時,我果斷舉牌,經過數輪的競爭,我以35萬元的價格,拍下了這兩件玉器。

    成交後,我攜帶這兩件玉器直飛北京,找到我的老師和朋友古方先生,古方先生對這兩塊玉評價很高,其中一件玉珮正是宮中玩物。這兩件玉器的競拍成功不僅豐富了我的藏品,也使我對玉器的鑒賞有了足夠的信心。

    一次到北京開會,在朋友的引薦下,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古玉鑒定大師楊伯達先生。他仔細看了我帶去的幾件玉器,耐心傾聽了我尋覓這些古玉的坎坷經歷後,談起了玉器鑒藏之道。他說,鑒玉和鑒瓷、鑒畫同理,啟功先生曾給一位友人鑒定宋代范寬的《雪景塞林圖》,他僅從該畫落款「臣范寬」,就斷定為該畫是一件偽品,因為范寬字中立,因為人寬厚,故得綽號為「寬」。當時在皇帝面前是不能以綽號相稱的。這就是鑒定的人文科學依據。楊先生說鑒玉也要講這些「理」,就是在鑒定中要結合歷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那些「理」,鑒玉才能準確。楊先生的話使我受益匪淺,觸動很深,有一種跨越鴻溝的感覺。多年來,我一直在感性收藏和理性收藏之間徘徊,現在終於看到了一條通往真諦的道路。我開始系統地閱讀古往今來關於玉器歷史和鑒定方面的書籍,我從中國宋元玉器開始,以清代玉器為重點,通過閱讀和實物的對照,對中國古玉器的鑒定和欣賞終於有了一個新的昇華。

    2005年的秋天,我在長安一位玉器藏友家中賞玉,一件黃玉童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這件玉器由於玩家長久的盤摩,色漿呈現出細膩的光澤。古人對黃玉有「黃扣蒸栗」的說法,這件玉器不僅神志生動,而且通體都呈現柔潤的淡黃色。我仔細地觀察這件玉雕童子,發現童子頭頂一撮發如短纓,細密陰刻,刀法得當。另有兩撮頭髮左右分開,頭頂有兩條短辮分向兩側,後腦留發,這是典型的宋代玉雕童子的髮式特徵。再細看童子所持的荷葉,在放大鏡下,荷葉邊緣扣齒,葉脈細且長,折合的荷葉如微微張開的蚌殼,花瓣上有細微的陰線葉脈,這也是宋代器物的典型特徵。我很坦誠地說了自己的見解,並認為這是一件宋代玉雕。朋友連連拍額,說這件玉器在他手裡已近十年,一直以為是清中期的玉器,委屈了它。並言道:「寶物佩英雄,這件玉器的主人應該是你!」慷慨地將這件黃玉童子贈送給了我。

    多年的收藏把玩,使我摸索出了一套玉石質地的鑒定方法,不再迷信那些「故事」。我把鑒玉分為顏色、透明度、光澤、質地、紋理、雜質、工藝七個方面。首先用肉眼按七個部分進行總體觀察,若是古玉,則紋飾、加工手法和沁色也是觀察的重點;然後上手,用膚感等方法來確定比重和熱導性。接著再用放大鏡來檢查,觀察玉石表面的包漿、擦痕,質地機理、斷口、內、外部的瑕疵,顏色的分佈,造型結構和色衰體,(即顏色的衰減度)以及各朝各代的紋飾特點和規律進行斷代,找出可供鑒定的依據。藏玉、鑒玉的時間長了,實踐多了,使我鑒玉在圈子裡有了一些知名度。作為蕪湖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我周圍也聚集了一大批玩玉的藏友,大家都有共同的志向和愛好,都以傳承和研究玉文化為自己人生中的幸事。我而立之年開始藏玉,10年間雖然藏玉漸豐,在一些藏玉的大家面前,我還是一個收藏界的晚輩,在藏玉的路上我是真想求得一些大學問,覓得一些好器物,為我國的玉器收藏貢獻綿薄之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