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五百羅漢圖卷

明 吳彬 五百羅漢圖卷 美國克裡夫蘭美術館藏 (碎片拼)
朝代(年代) 明  
作者姓名 吳彬  
作品名稱 五百羅漢圖卷  
材質 紙本    
裝裱形式 卷  
作品規格 縱:37.7公分 橫:2345.2公分  
題材(書體) 設色畫   
收藏地 克裡夫蘭美術館藏  
       作者簡介     吳彬,明代畫家,字文中,一作文仲,號枝庵發僧,枝隱庵主,生卒年不詳,莆田(今屬福建)人,流寓金陵(今江蘇南京)。萬曆(1573-1620)間神宗朱翊鈞召見,授以中書舍人,官工部主事。擅畫人物,擅長佛像。奇形怪志,迥民前人,自成門戶。白描尤佳,脫出唐、宋規格,筆端秀雅,與眾不同。吳彬早年的畫跡,亦屬正統文人畫派一路,晚年的畫,去除了部分奇險怪誕的形式,多趨於柔和簡潔.  
       作品簡介   吳彬《五百羅漢》一是吳彬為南京棲霞寺為所作,該畫為絹本,現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羅漢圖,卷末有「萬曆辛丑春敬寫,施於棲霞禪寺供奉,枝隱庵頭陀吳彬」,該畫可能為棲霞寺所作。除此之外,清宮舊藏有兩本,一為吳彬摹李公麟的《五百羅漢》,並自題是「仿龍眠筆法」,其二是設色畫《五百羅漢》,款為「枝隱頭陀吳彬齋心拜寫」,是吳彬自己創作。
  吳彬在未出任工部主事之前,純粹是一位隱跡山林的民間畫家,他自稱「枝隱頭陀」。頭陀是梵文的音譯,意即「抖擻」,也就是要滌盡人間一切塵垢和煩惱。「頭陀」是佛教苦行之一,修習「頭陀行」有十多種清規戒律。比如,穿衣要用人家丟棄的破爛衣物縫補成百納衣、糞掃衣;吃飯要向人家乞食,日只一餐;住要遠離人家,常於曠野樹林之下清心靜慮。吳彬樂以「枝隱頭陀」自勉,其中寓有隱居山林,一心修禪,專心學畫,勇猛精進的遠大抱負。
  吳彬擅長山水,尤工佛像。神宗在世時十分欣賞其才華,所畫佛像「入為供奉」。吳彬的傳世之作《五百羅漢》畫中山水、花鳥、人物畫得片紙為珍奇,其山水畫絕不摹古,每出新奇,人物畫更是形狀奇異,迥異舊人,自立門戶。這幅《五百羅漢圖卷》就是明代人物畫為後人留下的一座里程碑。
  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繪畫應運而生,至唐永徽四年(公元654)《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後,對羅漢之崇拜日熾,並開始繪畫或雕刻羅漢像。道釋人物畫中的羅漢是千百年來畫家們最喜愛的創作母題,「畫家羅漢誰第一,前有立本後貫休」。唐代王維、五代貫休、宋代張玄以及明代張仙童、吳偉等曾創作下大量的羅漢像,可惜流傳後世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吳彬繪製的《五百羅漢》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個奇特怪異,不同流俗的人物形象。作者不惜力氣,著意刻畫人物動態和內心世界的同時,對於背景的描寫卻採用了以少勝多、以虛襯實的手法,幾乎捨掉了眾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環境,使一個個形態各異的人物更加鮮艷奪目。在線條造型與表現技巧方面,吳彬匠心獨運,線條飄動流暢而不輕浮,舒松隨意而不散亂,結構嚴謹而不拘束,時時處處顯示出作者嫻熟的藝術功力。從吳彬塑造的那五百個形象奇詭,五官極度誇張扭曲的羅漢身上,人們不能不對吳彬超常的藝術才能感到驚愕和歎服,感覺到他確實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般的魔力。吳彬的羅漢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對弘揚佛法產生了助推作用。吳彬的過人之處更在於其人物個體的形態服從於群體造型以及宗教大畫面的能力。他的畫除了讓人們玩味不已之外,還將人們的視線導入那清淨無華、神秘平淡的永恆世界裡。
      明代吳彬《五百羅漢》祖國傳統文化之精萃,堪稱羅漢圖中,乃至歷代人物畫中之上品,充分顯示了吳彬極具創造力的藝術才華。其人物造型豐富而誇張,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其簡潔得近於空的背景處理,則令畫面頓入清淨無為之境。其取法於吳道子的線條,輕盈流暢而疏密有致.通卷格調完整和詣,的確是一幅兼具藝術鑒賞及宗教氛圍的傳世佳作。此畫構圖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誕而不失法度,線條疏密有致,用色艷而不俗,可視為吳彬羅漢圖中的典型作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