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洛陽龍門石窟盧捨那大佛(唐)

盧捨那大佛,石雕,作於唐高宗鹹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於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計窟龕2100多個,造像9.73萬餘尊,題記和碑碣3600多個,佛塔39座。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在山上鑿窟建寺,使這裡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這座盧捨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也是中國佛教雕塑的頂峰。龍門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鹹亨三年開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個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為盧捨那佛,「盧捨那」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意為智慧廣大,光明普照。除此之外還有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9尊雕像。群像形神兼備,高度則逐漸降低,造成一種眾星捧月的效果。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露天大龕。整個像龕東西進深38.7米,南北寬33.5米,由西京實際寺善導禪師等人主持修建。主像盧捨那大佛總高17.14米,頭部高4米,耳長1.9米。發髻呈波紋狀,面容豐腴飽滿,眼睛半睜半合,俯視著腳下的芸芸眾生,嘴角微翹,微露笑意,顯出內心的平和與安寧。大佛端坐於八角束腰蓮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紋簡潔清晰而流暢,背光華美而富於裝飾性,烘托出主像的嚴整圓潤。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雍容大度中見出高大挺拔,和藹可親中見超凡脫俗。是一個將神性和人性完美結合的典範。

    盧捨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雖然手足有些殘破,但其整體所顯示的當時佛雕的高超技藝仍令人歎服。龍門石窟氣勢博大,蘊涵深邃,雕刻精湛,是世界著名的藝術寶庫,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