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略談南宋龍泉青瓷的藝術成就v1

浙江是青瓷的主要產地,歷史悠久,基礎深厚,技術比較先進。龍泉窯自創始以來,便直接繼承了唐、五代越窯的優良傳統,經過北宋中期以後又向前邁進一步。到了南宋,龍泉廣大的制瓷工人,總匯了浙江歷代生產技術的豐富經驗,充分發揮了青瓷的優點。同時,又善於吸取官窯的薄胎厚釉的技術,精益求精,為龍泉窯的成就作出新的貢獻。
  值得注意是,不論繼承原有傳統或吸取官窯的經驗,都不以照樣仿製為滿足,而是通過集體的智慧,以革新和創造的精神不斷改進:由灰胎改為白胎,又擴充了黑胎品種;由厚重的普及用瓷,發展為精美的高級用瓷;由薄釉改為厚釉,創燒出膾炙人口的粉青和梅子青的釉色,並且突破了前代形制的局限,樹立了優美典雅的藝術風格,使浙江青瓷發生了質的飛躍,遠非前代所可相比。

  南宋龍泉窯的突出成就,表現在燒製工藝和藝術手法兩方面:

  工藝上的成就和藝術上的成就,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截然分割的。如果沒有工藝上的成就,即使沒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也無所施其技。工藝的改進,必然也同時要求藝術的提高,才能相得益彰。

  龍泉窯在南宋燒造出白胎和黑胎兩種類型的精美瓷(過去文獻把白胎青瓷稱為弟窯,黑胎青瓷稱為哥窯),兩者都是以薄胎厚釉為它的主要特色。但是,從調查發掘的情況證明,南宋龍泉窯的廣大窯場,幾乎全以生產白胎青瓷為主,占當時總產量的95%左右,是龍泉制瓷工業的主流。而黑胎青瓷僅見於大窯和溪口的部分窯址中,數量較少。它既不見於南宋之前,又絕跡於南宋以後,看不出它的前後發展線索。可以認為是適應當時官方訂貨而特製的一部分倣傚官窯的產品。

  南宋龍泉窯自從掌握了薄胎厚釉技術,給浙江青瓷開闢了重大發展的新局面。以大窯為例,不論白胎或黑胎的精美產品,都是胎骨細薄,釉層豐厚,色佳制精,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製作特色。因為胎薄釉厚,才能充分發揚南方青瓷精巧秀致的風格,提高它的藝術性。如果僅停留在所謂「士質厚重,極耐摩弄,不易茅蔑」的水平上,那麼,它的價值就有很大局限。龍泉窯推廣了薄胎厚釉技術,燒製一些胎薄質堅,玲瓏端巧,美觀適用的青瓷,要使之製造時不損裂,燒成後不變形,非具有高度的技術不可。南宋的手工藝品已進入一個新階段,粗樸厚重的東西隨著歷史的進程逐漸被淘汰了,代之而興的是輕巧適用,精工細作的製品,這正反映了當時工藝技巧的進步和社會生活的提高。龍泉青瓷同樣是體現了它的時代要求,突破了歷代的工藝水平,向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這時施釉方法經過改進,釉層顯著增厚,使鐵還原的著色效果達到完美的境界。唐、五代的越窯青瓷,施釉仍以薄掛為主,釉層多在1毫米以下,故釉色較淡,青、黃不一。惟有南宋龍泉窯的粉青、梅子青產品,充分掌握了厚釉技術,在器物的斷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經過多次敷釉的工序,有些釉層比胎骨更厚些,所以釉色晶瑩青翠給人一種純潔愉快的美感。它的優點歸納起來大約有:1.不起浮光,沉著柔和;2.色澤青翠,渾厚滋潤;3.內外均勻,精緻細膩;4.釉汁固著,極少流動.所謂「叩其聲,鏗鏗如金;視其色,溫溫如玉。」南宋龍泉青瓷可以當之無愧。

  將南宋龍泉青瓷和其它各窯互相比較,更可以進一步瞭解它的特色:我國古代瓷器尚青,諸如越窯、甌窯、婺州窯、壽州窯、岳州窯、耀州窯、汝窯、湘湖窯以及北宋官窯、南宋郊壇窯等等,無不以釉色青翠著稱。從現存實物考察,屬於南方青瓷系統的如越窯,一般釉色較暗,接近艾青色,甌窯的縹瓷,則以色淡為主,青中閃白;婺州、岳州、壽州的青瓷,釉色多黃褐,且斑駁不純;至於北方青瓷系統的耀州窯、臨汝窯,釉薄而透明,以黃綠色居多;北宋汝窯,製作很精,但釉色閃藍,呈淡天青色,別具一格;兩宋官窯雖有美麗的粉青釉,與龍泉黑釉青瓷相似,但都有開片,尚未能克服釉與胎之間膨脹係數的差異。只有南宋龍泉窯的白胎青瓷,釉色晶瑩如玉,無論在科學或藝術的要求上,均可稱上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