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清代畫家王時敏簡介

清初,以王時敏為首,及王(輝),王鑒,王原祁為代表,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他們的山水畫風影響著整個清初一代。王時敏的山水畫同時也開創了 「婁東派」。
  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生於公元1592年,卒於1680年。少年時為董其昌、陳繼儒所深賞。祖父王錫爵為明朝萬歷年間相國,家本富於收藏,對宋、元名跡,無不精研。崇禎初以蔭仕太常寺卿,故亦稱「王奉常」。

王時敏少年時學畫,頗多方便。「每得一秘軸,閉閣沉思。」對黃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後隱居不仕,工詩文、書、畫。擅長山水,富於收藏。精研宋元名跡,又受董其昌影響,摹古不遺餘力,深究傳統畫法,表示「唯此為是」。並在《西廬畫跋》中讚賞王(輝)是:「筆墨神韻,一一尋真,且仿某家則全是某家,不染一他筆,使非題款,雖善鑒者不能辨」,即「摹古逼真便是佳」。「四王」這一派的山水畫家正是身體力行,步履古人,於臨仿逼肖上,下了實實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盡致。但在摹古之中,也總結了前人在筆墨方面的不少經驗心得,對於繪畫歷史遺產的整理與研究,也是有貢獻的。王時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筆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終缺乏對造化的真切感受,因此,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 ,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終。
  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 摹功力。他早、中期的畫,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干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干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王時敏的畫在拍賣場中價格不太高,屬中等偏下,由於他在畫史中的地位不甚高,一般收藏家不願花高價購買,但其精品價也較可觀。他的仿黃公望山水高的達到3-- 4萬美元,低的僅3--4千美元。
返回列表